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

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.0》的消费解读

来源:《汽车之友》

截止2020年12月,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大关,新能源车开始逐步被消费者接受。与此同时,各个厂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,不再一味模仿和跟随国外品牌,而是在三电,智能网联,自动驾驶等领域有了自己的技术储备。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像一场战役,不仅要有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,还要有正确的方向,目前在国际上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方向和解读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何去何从,如何能集中合力共同创新,鉴于此,由国家战略咨询委员和工信部的委托,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组织编写的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.0》正式面世了,与路线图1.0相比,历时5年,由1000多位专家共同完成的《路线图2.0》立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,认识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,梳理了当前技术短板,提出了面向2035年汽车发展动态愿景,制定了具有科学性、前瞻性、引领性的技术路线。

作为一本专业的汽车类杂志,我们不仅关注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,也更加关注技术的发展对于消费者的影响,所谓纲举目张,有了明确的路线,厂家在研发环节,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。《路线图2.0》是一个非常系统全面的纲领,我们不可能用一篇文章就概括之,但是有关消费层面的直接影响,还是可以简单说一说,下面的一些解读仅限于作为媒体,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的分析。

1、油耗目标

2020年,新车百公里油耗目标(含新能源汽车)为5.0升,2025年,新车百公里油耗目标(含新能源汽车)为4.6升,2030年(含新能源汽车)达到3.2升,2035年(含新能源汽车)需达到2升。

油耗目标的调整,将促使汽车企业在轻量化,混动技术,小排量发动机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,对于消费者来说,混动车型将成为燃油车市场主流,节能减排会贯穿到汽车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,如何在保持驾驶感受的同时有效降低油耗,混动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,目前长城,东风,传祺,比亚迪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混动技术,从数据上看,丝毫不落后与丰田和本田的混动。同时3缸发动机在被质疑之后,解决振动问题或者加入48V轻混,排量也不再成为选车要考虑的主要因素。

2、新能源汽车占比

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一半。节能汽车100%全部为混合动力,新能源汽车95%为纯电动汽车。

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燃油车退市的时间临近,中国也给出了解决方案,到2035年,为了达到碳中和和油耗目标,纯电汽车的比例将大幅增加,已有的燃油车也都会加入混动技术,而且应该以更为节油的插电混动为主,也许到了2035年,燃油车指标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,更多的消费者由被动选择到主动接受纯电汽车,国家也会加速老旧燃油车的更新和淘汰,同时随着充电网络的建立,续驶里程也不再是选购新能源车的硬指标,新版技术路线图提出了“全面电驱动化”,未来的汽车产品将主要由两类构成,纯电动驱动和混合动力,这就理清了未来中国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发展思路。现在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已经基本消失了,未来可能超过2.0升的发动机都难觅踪迹,所以,请珍惜你身边每一辆大排量燃油车吧,他陪伴你的时间开始倒计时了。

3、国内汽车产销量规模

2025年产销为3200万辆,2030年为3800万辆,2035年为4000万辆。

受到年初疫情的影响,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将下降4%左右,要达到2025年3200万辆的目标,要激发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,就要求厂家再新产品的推出时,对于市场的细分将更加有针对性,产品开发周期也要大幅缩短,迎合市场变化。汽车逐渐变成了一种快消品,不再一味追求使用年限,而是在不长的生命周期内如何产生更好的驾驶体验。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井喷,也要解决消费者的使用痛点,比如充电难,里程虚标,故障率高等问题,总之,今后买车有可能就像换个手机那样平常了,而二手车的流通也将是加速汽车消费的重要保障。

4、氢燃料电池汽车

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范围普及,2035年保有量为100万辆,续航里程超过800公里。

燃料电池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,目前我国的燃料电池产业已处于世界领先,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,因为全国约3500万辆商用车消耗了全国近70%的燃油,燃料电池加氢快,效率高的特点也符合商用车的使用环境。不仅如此,未来新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应该就是燃料电池,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国西部过剩的风电和水电制氢,还可以作为高清洁能源出口,而且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,在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上的应用将更加有优势,目前国内的上汽,红旗,长城等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,未来几年将会有量产的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世,没有了续航里程的焦虑,这样的电动车不香吗?

5、智能网联汽车

2025年L2/L3销量占比50%,2030年L2/L3占比70%,L4占比20%,2035年高精度地图定位为厘米级。2025年HA级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市场,2030年实现HA级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,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,2035年,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应用于中国广大地区。

这个规划让我们的自动驾驶之梦不再遥远了,要知道,一个人一生花在驾驶上的时间超过了2万小时,如果在2035年可以普及网联式自动驾驶,那么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有本质的变化,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车上的时间工作或休息,对于不方便出行的老年人的残疾人,也拓展了出行半径,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和拥堵的发生。车辆也可能不再是属于个人的商品,而变成一种公共资源,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使用。

6、充电:

慢充普遍覆盖,快充(换电)网络化部署满足不同充电需求。2030年慢充桩7000万个,公共快充桩128万个,到2035年,要能够支持1.5亿辆电动汽车。

充电问题是现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痛点之一,小区充电规划不合理,充电桩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。未来7000多万个充电桩的建立将会很大程度缓解车主充电难的问题,相应的里程焦虑也会得到解决。1.0版本路线图更强调技术指标,而路线图2.0则充分考虑到了消费接纳和基础设施等。比如,特别强调慢充是主流,电动车要想走进千家万户,从哪些角度来看快充都不合适,只在一些场景拥有优势,慢充才能充分满足使用需求。

7、动力电池密度提升:

路线图2.0首次将动力电池分为了能量型、功率型和能量功率兼顾型(快充型)。其中能量型电池2025年最高能量密度350Wh/kg,最低成本可以做到0.35元/Wh。到2035年分别达到500Wh/kg,0.30元/Wh,最高寿命到6000次/8年。

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,使用寿命的增加,生产成本的降低,都会对消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,也就是说,消费者花更少的钱,会得到效率和容量更高的电池,这要求我们的电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电池产业链更加完整,自主,可控。未来驾驶电动车进行长途旅行也将成为现实,在极寒条件下也不会担心电量的衰减,可以放心,自由的出行。

8、轻量化:

摒弃以整车质量和轻量化材料用量作为衡量标准的做法,引入了“整车轻量化系数”,“载质量利用系数”,“牵挂比”等衡量整车轻量化水平的依据,到2025年,新能源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5%,2030年降低25%,2035年减低35%。

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,除了提升发动机效率,发展混合动力,增加电池密度等措施,对于车辆自身重量的减轻也必不可少,车重每减轻10%,油耗将降低6-8%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厚实的钢板并不代表更加安全,更多新材料的应用将会让汽车的负担更小,跑的更远,而更多车内系统的整合也会带来轻量化水平的提升。

9、碳排放:

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,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峰,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%。

汽车行业已成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最重要、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。作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,有效控制汽车行业碳排放总量,对全面实现碳减排目标至关重要。2010年-2019年期间,中国乘用车单车平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(中国乘用车单车生命周期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的平均值)逐年递减,由2010年的243.6gCO2e(二氧化碳当量)/km减少至2019年的212.2gCO2e/km。席大大总书记已经宣布,正式向国际承诺到2035年中国碳排放达峰,到2060年中国碳排放降低到碳中和。“碳中和”或“零排放”是一件造福后代的大事,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传统燃油车效率的增加,这一目标不会太远。

10、最终受益者:

路线图2.0是一个技术发展的指导性纲领,汽车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,通过共同讨论编制路线图,最终达成了共识。在政策制定方面,技术路线图也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撑,包括汽车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标准的制定等。对于企业而言,路线图的引导作用也非常强。据我们了解,很多企业正是因为路线图的发布,坚定了他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心,大大提前了高性能和高水平电池的量产时间。可以想见,2.0版本的路线图影响会更大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路线图2.0里面涉及的内容看似很遥远,但我想很快就会对终端产品产生影响,若干年后,当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,消费者的选择方向也会从现在的油耗,动力,空间等指标变化为电池密度,电机功率,自动驾驶水平,而驾驶体验也会更加丰富和智能化,V2V,V2X等网络的建立,让人们在行驶过程中不再孤独,车辆可以随时感知周围环境和潜在危险,合理分配驾驶路线,而人们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在车内休息和工作。整个汽车生态变得更加智能,路线图2.0版本为我们在技术层面描绘了这种可能性,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,这一天不再遥远。

友情链接: